东京美术塾 - 全国统一电话:
1周前
标签: 东美公告

随着国际艺术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考虑赴日本攻读美术硕士学位。中日两国的美术考研在考试形式、作品集要求和学术氛围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从学习时长、考试内容、面试流程等方面,对中日美术考研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备考建议,帮助考生明确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1.jpg


中日考研要求


1、中国美术考研


硕士学习时长: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包括课程学习、项目实践、毕业设计和研究论文撰写等。


01、全国统考


理论考试


考试内容:涵盖英语和政治相关试题。


评分要求: 有具体分值标准。


02、书面考试(笔试)


专业技能考试


作画要求:


素描/速写/色彩/快题作画: 考题通常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主题完成绘制。


评分细则: 明确细分为构图合理性、笔触运用、技术熟练度等,每项都有具体分值标准。


理论考试


考试内容:涵盖中外艺术史、设计史、主要流派、典型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基本美学概念等;题型可能为问答、论述或分析题。


评分要求: 回答必须准确提及关键事实、年代、作品名称及相应评价,书面表达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03、面试阶段


作品集展示


要求: 考生须准备个人近三年(不同学校的要求会稍有变化)的代表作品集,作品数量和尺寸一般有明确要求。


展示重点: 现场需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所用技法(如用色方法、材料选择)和思路,考官会逐项打分。


现场问答/创作


问答内容: 针对作品集中的具体作品提出问题。


可能的现场任务: 某些专业还要求在面试现场进行即兴作画等,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实际创作问题的能力。


2.jpg


中国考生考研备考


2、日本美术考研


硕士学习时长:学制通常为2年,节奏较快,课程与项目安排紧凑,自由度高,可以发挥学生个性,与教授讨论后开展感兴趣的研究。


01、报名提交作品集


作品集要求


考生需提前提交包含3~6个系列(根据专业不同,要求会有所变化)的作品集以及一份约2000字的研究计划书。


每件作品需附上详细说明,包括创作时间、材料、技术说明(如画面处理、使用的软件等)以及创作展示(例如采用何种技法、主题说明、制作过程、草稿、最终呈现等)。


评价标准


重点考查作品的完成度、技术细节、各作品之间的连贯性和风格一致性,以及作品与研究计划书的关联性。


评分由相关专业或面试时的多位教授综合打分,不设统一书面标准,注重细节讨论,主要报考的教授的话语权占比较大。


02、面试与口试


面试流程


考生现场对作品集和研究计划书进行详细解答,必须能回答具体问题,如“为什么想在日本研究这个主题”、“这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等。一般面试时长为5~15分钟。


实技测试(部分大学)


个别院校的部分专业会设置实技测试。


03、小论文(笔试)


形式与内容


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自己的研究计划与考题之间的联系的理解,而非大范围的艺术史知识。一般小论文要求在一个半小时内写1200~1600字,考题通常与艺术话题或时事有关(例如曾有过关于疫情、战争、人工智能等相关考题)。


3.jpg

东京艺术大学


中日考研时间线


中国美术考研


01、准备阶段(1~2年前,推荐大二开始准备 )


了解各院校及专业要求,制定复习计划。


系统学习专业技能(如素描、速写、色彩、快题等)及文化课内容(政治、英语、艺术史等)。


同时开始作品集的创作和积累。


02、强化训练阶段(距初试前1年~6个月)


参加针对性辅导班或模拟考试,重点提高作画和理论答题能力。


反复练习文化课复习,确保对政治、英语和艺术史等知识的熟练掌握。


03、报名阶段(通常在每年9~10月)


根据招生简章要求,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申请材料,并按规定缴费。


04、初试阶段(通常在每年12月底或次年1月初)


进行专业技能笔试(规定作画任务)和文化课书面考试。


初试成绩公布后,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05、复试/面试阶段(初试后1~2个月内)


进入复试后进行面试,内容包括作品集展示、现场问答等。


同时部分专业会考察考生对作品集中具体细节的解释。


06、录取结果公布与入学准备(复试后)


录取结果一般在复试结束后的1~3个月内公布。


接到录取通知后,进行入学前准备,通常入学时间为每年9月。


07、总准备周期


如果首次未能通过,可能需要延续备考至第二次考试,总投入时间可能累计达到3年以上。


4.jpg

中国考研初试现场


2、日本美术考研


01、准备阶段(1~2年前,推荐大二开始准备 )


确认目标院校和留学专业方向。


对美术基础进行系统化的查缺补漏,规划作品集方向并持续准备相关作品。


提升日语水平,目标至少达到JLPT N2成绩。


02、申请准备(6~12个月前)


进一步提高日语能力,目标JLPT N1成绩或EJU 280分以上。


建议完成5个以上作品,撰写研究计划书。


递交语言学校申请(如有需要),同时准备大学院所要求的报名材料(本科成绩单、毕业证明书、学位证明书、日语成绩证明书等)。


03、申请阶段


(A日程通常在每年8~9月,B日程通常在每年11月~来年2月)


根据各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在线或邮寄提交完整的申请材料。


04、笔试和面试阶段


(A日程通常在每年10月,B日程通常在来年1~3月)


复习面试相关知识,积极进行小论文书写练习和模拟面试。


准备研究计划书及每件作品的详细介绍。


05、结果公布(通常在参加考试后1~2周)


完成面试后等待合格结果,学校会通过官网公布考试结果,合格后会发放合格通知书。


06、入学准备(拿到合格通知书后)


办理入学手续、签证、租房等事宜,可以考虑搬家至学校附近。


5.jpg

TADA东京美术塾模拟面试


考试制度与选拔模式


1、中国美术考研


优势


系统性与规范性: 中国美术考研拥有较为统一和标准化的考试体系,考生可以依照明确的考试大纲和标准进行备考。


基础训练扎实: 考试内容往往注重基本技能,同时涵盖艺术理论与历史,为考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不足


应试倾向较重: 部分考试形式过于注重标准化答案,可能使个性化表达受到一定限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容易陷入机械复习的状态。


竞争压力大: 由于报考人数众多和录取名额有限,考试竞争激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具体倍率因院校和专业不同而有变化。


备考范围广、时间长:准备艺术作品集时,还需要复习全国统考(英语、政治)的内容,任务重、时间紧。通常需要1~2年的集中备考时间;若首次未通过,可能需延长备考至3年以上。


2、日本美术考研


优势


个性与创意导向: 日本的考试更看重考生的作品集、小论文(1200~1600字)及面试表现,给予考生展示个人独特思考和艺术表达的机会。


多元化评价: 考试评价体系注重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潜在的艺术才华。


对文化课无要求:不设置单独的政治、英语或艺术史等文化课考试(但要求日语成绩),而是在面试讨论中就具体作品和研究计划书进行针对性提问,同时考察口语和交流能力。


可选择学校多:日本各大学各自设置考试,考生可参加多所大学考试,虽然竞争依然存在,但报考机会多,合格率就会提升。考试更注重学生的作品细节和实际完成度。


不足


评价主观性较强: 由于注重作品和面试,评价标准相对灵活,部分考生可能因评审主观偏好而感受到不确定性。


语言与文化挑战: 对于非日语母语考生,语言能力和对当地文化的适应可能成为备考和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额外考验。


准备时间相对长:备考周期一般集中在1~2年左右,目标入学时间为每年4月;但相较于国内可能需要反复备考,日本整体备考和入学流程更集中和高效。


6.jpg

中日美术大学对比(仅供参考)


中日美术考研环境与学术氛围


1、中国美术考研


优势


传统底蕴深厚: 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理论积淀,部分院校在传统绘画等方面具有独到的教学优势。


资源丰富: 课程设置全面,从基础技法到专业理论都有较为系统培训,有助于全面提升艺术修养。


不足


模式较为应试化: 教学过程中可能较为注重考试技巧和标准化训练,部分学生反映个性创作空间相对有限。


学术交流相对封闭: 尽管美术学院内部艺术氛围浓厚,但国际化交流的机会和跨学科融合表现形式有时可能受到一定局限。


项目实践要求:进入硕士阶段后,除了独立研究外,还需参与导师主持的各类实际课题项目。这虽能为部分考生提供项目经验,但对偏好纯粹独立研究的考生来说,也会占用和分散一部分个人探索时间。


2、日本美术考研


优势


鼓励创意与跨界: 日本艺术院校普遍重视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学术氛围开放多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个性发展空间。


小班化和导师制: 个性化培养机制较为明显,导师能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深入指导。


不足


环境适应要求较高: 对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教学风格和生活方式。


课程设置个性化: 个性化和自由度较高的教学模式对部分习惯于系统训练的考生来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磨合才能适应。


7.jpg

日本美术大学校园开放日

备考建议


对于在中国美术考研中未达预期的考生来说,无论选择继续备考国内还是转向日本,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


01、自我评估与定位


分析自身在基础技能、创意表达和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02、作品集与创意提升


如果考虑日本美术考研,可以重点提升作品集的创意与多样性,同时适当补充必要的基础训练;


如果选择继续国内备考,则可在巩固基本功的同时,尝试融入更多个人风格和创新表达。


03、考试流程与院校要求的了解


详细研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准备面试和小论文考试等各环节。


04、语言与文化准备


考虑日本考研的考生应适当提升日语水平,了解日本的艺术文化和学术氛围,以便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


05、借助专业辅导与资源


无论选择哪种途径,专业的私塾和考学资源都能帮助考生理清备考思路、完善作品集和调整心态。根据不同考试特点,选择合适的备考策略和学习方法,将对提升成功率大有裨益。


总结


中日美术考研各有千秋:


中国考研:强调基础技能和理论训练,适合追求扎实基本功和系统化学习的考生。整体流程更为固定、标准化,书面考试阶段有明确题目和评分指标,面试要求考生对作品集进行简明阐述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考题。竞争倍率高,涉及文化课,同时硕士阶段除了独立研究外,还需要参与导师项目,可能分散自由研究的精力。


日本考研:更注重个性化创意和多元化评价,为有志于跨界创新和国际交流的学生提供宽广发展空间。侧重考察提交的作品集及其研究计划书,面试时更注重对研究和作品细节的询问;整体要求灵活,合格与否会根据实际面试中具体问题讨论而定,且与教授偏好相关。不设单独文化课考试,学制更短、备考周期更集中;虽然要求一定的日语基础,但整体要求更侧重于作品完成度和技术细节,更适合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进入高度专业化学习环境的考生。


8.jpg

日本美术大学发表现场


考生在选择备考方向时,应综合自身兴趣、能力和未来规划,理性分析两种考试模式的特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无论选择哪条道路,科学的备考规划和持续练习都是通往成功的关键。祝同学们都能考上心仪的院校!